樂興之時新聞台  樂興之時部落格
標題/這邊•那邊    留言時間/Fri Aug 15 17:40:56 2003
 



這邊•那邊
文╱woyte

  入夏後,北部山區大量的茶樹因為缺水而大片枯死,文山包種茶不再
 甘美。寶島的基隆連續三十多天未降甘霖,昔日的雨港不再舊情綿棉。
 台北市的氣溫屢創新高,紫外線指數也到達危險級的階段。大陸鄉下人
 家的雞蛋熱到自己孵出小雞。南歐的熱浪往北侵襲,今年歐洲大陸平均
 氣溫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往上飆昇十度。剛從那兒出差回來的同
 事,大夥以為他去了一趟非洲。

  這般酷暑,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多聽聽鋼琴聲。清脆的琴聲如同水杯裡
 一塊塊晶瑩剔透的冰塊,大口飲下,瞬間暑氣全消!也許是心有所思,
 這些日子以來,鋼琴常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在我的心田灑
 下了無數清甜甘露。

  漫畫店的老闆娘推薦我看一套漫畫《琴之森》,她說若不介意作者不
 甚華美的畫風,其實《琴之森》是一套故事性很強的漫畫書。以往總是
 聆聽琴聲,或是正襟危坐地在音樂廳裡看著鋼琴家的十指快意奔馳在八
 十八個黑白琴鍵上。如今這是第一次用自己的雙眼,用自己的心去領略
 別人是如何畫出鋼琴的聲音。

  漫畫裡的主人翁住在森林的彼端,他生長在單親家庭,母親以出賣靈
 肉維生,在學校飽受同學的嘲諷與欺負。然而,一切的不如意都在自學
 而成的琴聲裡緩緩流逝。被丟棄在森林裡的鋼琴是他從小的玩具,從叮
 叮噹噹不成調的旋律開始到優美悅耳的音符,在在顯示了主人翁隱藏不
 住的過人才華。他的母親最愛他在夜深人靜時彈上一曲,在動人琴聲裡
 洗滌辛苦討生活的心酸,獲得安定厚實的撫慰。

  他在校的唯一好朋友的父親是個鋼琴家,在家裡刻意栽培下,他慢慢
 走上父親的路,故事從兩人的學校生活中逐漸展開,從小學生到中學生
 ,故事仍在持續中。

  我最喜歡其中一段。學校的老師發現了主人翁不為人知的才華,一心
 一意想將自己畢生所學傳授給他,甚至於鼓勵他參加比賽,走出自己的
 人生路,並教導他如何克服上台的緊張。年幼的他難以體會老師的教誨
 ,卻在比賽的前夕,在同是參賽者的小女孩身上,心領神會。

  小女孩家世背景良好,她的兄姊們個個表現優異,於是小女孩的父母
 也對她抱持非常高的期望。只是小女孩一直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覺得自
 己活在兄姊們的陰影下。雖然自幼習琴,卻總在比賽中失常。主人翁看
 見了小女孩的憂慮,自然而然地把所學的克服上台恐懼的技巧傳授給她。

  他慢慢引導著她在彈琴前想想平日最讓自己放心的情境,女孩開始回
 憶起一天當中自己最自在的時刻就是上廁所的時候,她習慣帶著自己養
 的狗,她坐在馬桶上,依偎著毛茸茸的大狗,讓她有安全感,彷彿外面
 競爭激烈的殘酷世界就在此時停住。

  她就要上台了,主人翁充當大狗,讓她坐在馬桶上抱著他的頭輕輕哼
 著旋律,十指溫柔地在他頭上輕彈。那彷彿是神奇的時刻,台上的女孩
 從此脫胎換骨,不再失常,她尋得自己的琴聲。忘情聽著女孩琴聲的主
 人翁也在當下完全明白了老師的教導。

  後來的故事是這樣:主人翁沒有再參加任何比賽,女孩卻不斷地參加
 比賽,尋覓著當年那個男孩的身影。這段故事裡淡淡的情愫,牽動了我
 的心。

  然而那場比賽的第一名並不是他們倆,而是主人翁的唯一好友。事實
 上當時評審對於三個孩子的演奏有著強烈的激辯,最後第一名的勝出在
 於完美的技巧,在於他完全按照著譜精準的演奏,一如他的父親。只是
 他心裡明白,自從他偷聽到他的朋友在森林裡的琴聲,以及後來老師選
 擇教導他的朋友後,他深知他的好友會是他將來最強的對手。他知道他
 好友獨有的彈琴方式並不容易贏得一般評審的欣賞,既然在現實生活裡
 無法贏過他,至少在鋼琴比賽裡,他要做永遠的第一名。後來的故事裡
 ,兩人各自在不同的環境裡展開了一生不停的競爭…

  其實我對這部漫畫的作者很好奇,因為兩個男孩彷彿代表了個人藝術
 風格以及精準技巧兩者的化身,作者將古典樂中一直被討論的話題利用
 畫筆呈現出來,為漫畫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個人以為紮實的基本技巧訓練確實為奠立一切技藝的礎石,否則再強
 烈的個人風格易淪為水面浮萍。不過人畢竟不是機器,擁有七情六慾,
 藉由不同的生活歷練,讓自己的生命厚度與日俱增並展現在自己的琴聲
 裡,才是真正打動聽者的關鍵。不然毫無個人特色的演奏,難以讓人留
 下深刻的回憶,輕易地被遺忘在時間的洪流中。

  最近在唱片行聽見了伍思凱的新歌《這邊那邊》,一首清新的歌曲,
 間奏還融入了鋼琴演奏的帕海貝爾(Pachelbel Johann 1653~1706)的
 《卡農》(Canon),悠揚的琴聲好像帶我來到了大海邊,暫且忘卻外面高
 熾的豔陽。

  當伍思凱清亮的嗓音唱起:

 我在這邊 你在那邊 愛像風箏一條線
 我經過千山萬水 停在這個定點 帶我的心 到你的世界
 我在這邊 你在那邊 愛是共同的語言
 用沉默當作安慰 解讀你的傷悲 兩顆心用感覺連接 兩邊變一邊

  腦海裡卻浮現了前陣子看過的電影『戰地琴人』(The Pianist),一幕男主角冒生命危險成功的逃出「猶太特區」,翻過牆後,只見處處的斷垣殘壁,昔日家園早已在無情砲火下,化為灰燼。這邊是一幅蒼涼不已的故園景致,那邊卻是德軍如入無人之境大肆屠殺的血染國土。

  我也沒有遺忘那一幕在死亡列車即將開往奧茲維茲集中營之際,男主角被人救出。這邊是從此開始的茍且偷生,那邊卻是親人的天人永隔。

  我們常在電影裡看到英雄過人的身手,或者歌頌英雄的偉大事蹟。然而在這部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音樂家真人真事改編,由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戰地琴人』,我只看見了鋼琴家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沒有英雄的凱歌,沒有燦爛耀眼的聲光特效,卻有無言的血淚,用那道德軍堆砌起的沉默高牆、用滿目瘡痍的傾圮街景,對於戰爭的無情做了最深沉的控訴,也用琴聲來撫慰那些哀慟不已又深深受創的無助心靈。

  電影裡出現的蕭邦《升c小調夜曲》 (Nocturne in c-sharp minor)成了鋼
 琴家的護身符。他不停地逃命,後來躲進公寓廢墟,躲在天花板的夾層
 中,不知今夕是何夕。德國軍官仍舊在公寓裡發現了他,驚慌失措的他
 不知所措,當軍官得知他以前是鋼琴師,便要他演奏一曲,在醉人的蕭
 邦《升c小調夜曲》彈畢後,軍官不忍心殺他反而幫助他,這改變了他
 一生的命運。戰後這位波蘭鋼琴家華迪洛史匹曼(Wladyslaw Szpilman)
 表演過2500場以上的演奏,他在西元兩千年過世,享年八十八歲。

  看完『戰地琴人』後,我現在聽蕭邦《夜曲》有了不一樣的心情。
  尤其聽過傅聰的演奏後,感受更深。西元一九五四年,當時二十歲的
 傅聰離家前往波蘭參加蕭邦鋼琴大賽,中國卻開始進入反右運動,逐漸
 邁向十年文革的浩劫。從此之後他卻只能以一封再一封的千里家書緊緊
 繫住家人的思念,只是傅聰的家人卻死於反右運動中。過了二十五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傅聰才能夠再度踏上故土,在父母親的墳前上香
 追思。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少年離家時的青絲轉瞬間也
 染上了秋霜,離鄉背井的生活總是充滿了追悔、盼望、滿滿的鄉愁以及
 無數失眠的夜晚。

  就像在西元一八三O年離開祖國波蘭前往法國的蕭邦,萬萬想不到他
 一輩子再也沒有機會聞到家鄉的泥土香,只能寫下一首又一首的鋼琴曲
 遙寄心中對家國無盡的想念。

  也許夜曲這麼美妙浪漫的旋律對我是綺麗的夜,但是對於歷經家破人
 亡的人而言,如蕭邦、傅聰或是史匹曼,反而是不敢輕易碰觸的鄉愁之
 韻。烽火綿延的漫漫長夜,何時方見黎明?

  從炎炎夏日開始,到那套未完的漫畫,再到電影『戰地琴人』,最後
 聽了傅聰彈奏的蕭邦《夜曲》,早年我自蕭邦《夜曲》開始,體驗了古
 典音樂在夜晚裡的浪漫甜美。歷經十數載後,卻也從蕭邦《夜曲》開始
 真正領悟出為何我認同漫畫作者要傳達的意念:除了確實的技巧訓練,
 能夠真正感動人心的琴聲才是最美好的藝術境界。因為那是有血有淚,
 有情有愛的投注,而非一部按譜彈奏的精密機器。因為我們是活生生的
 ,具有豐富感情的人。在嚐遍酸甜苦辣,歷經多少艱辛困難後,來到彼
 岸,為下一階段的人生做好再出發的準備,這就是成長,也是難能可貴
 ,千金難買的真實體驗。

  我們越過 海洋來到 彼此的面前 共有一段不同的歲月
  經過悲歡 嚐到喜悅 走過了荒蕪 看到一個美麗的春天

  感謝的淚 因為有你 感覺都不累
  住在一個溫暖的畫面

 伍思凱久違的歌聲響起,人生縱有悲歡離合、荒蕪之地,仍然會有著
 美麗的春天。

  CD導聆:
  蕭邦 (Frederic Chopin)《夜曲》(Nocturnes)
  piano:傅聰 (Fou Tsong)
  CD編號:Sony SBK 53515(套裝 3CDs)
  代理商:新力



                 個人新聞台:woyte的樂興之時



             回心靈小憩首頁   我要回應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編號 時間 作者 標題
2Aug 15woyte這邊•那邊
1Aug 15woyte踏上紅地毯的彼端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版主管理功能 (只有板主才能留言)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