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木主编《使徒教父着作》
有地理sitephoto [ 条列 | 表格 | 整段 ] 序言 度量衡

上一章 下一章    查询或移至: 说明

革利免一书

章节黄锡木主编《使徒教父着作》经文
0:0《革利免一书》可能是在新约之外最早期的一份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西元第一世纪末、第二世纪初罗马的信徒和教会一些宝贵的资料。此书(和《革利免二书》)的文本最早出现在5世纪的《亚历山大抄本》中,排于新约书卷之后;这反映出埃及和叙利亚教会对该书的重视。此外,这文本也出现在西元12世纪一份叙利亚版本的新约,该版本明显是译自一份希腊文本的。这文献也有以科普替文流传,有两份蒲草纸的抄本(分别为4和5世纪),但都是不完整的;拉丁文的版本大概是出于西元二世纪的。此书最完整的希腊版本,则见于1873年拜仁卢(P. Bryennios,1833-1914)发现的《赫若苏里觅坦尼司抄本》(Codex Hierosolymitanus)。

根据优西比乌的记载(《教会历史》4.23.11),早于西元150年左右,哥林多城主教狄尼修(Dionysius of Corinth)在写给当时罗马主教苏提(Soter)的信中,提及革利免所写的书信,并且指出,当时的哥林多教会在主日聚会中经常公开诵读这信。优西比乌(《教会历史》3.14)更记载此书在初期教会及当时广被诵读,有赫格西仆(Hegesippus,第二世纪犹太裔基督徒作家)为证。《坡旅甲致腓立比人书》中也曾引用此书,第2世纪里昂的主教爱任纽(Irenaeus)赞誉此书,并撮要了首章的内容(《反驳异端》3.3.3.)。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在《教师》(Paedagogus)一书中,表明他知道《革利免一书》的存在(1.91.2),并且在他的《杂思录》(Stromata)中多次引用此书。

《革利免一书》可能是当时最广为人知的教父着作,且广被引用,特别受东方说希腊语的作者所重视。本书的作者革利免有很高的知名度,甚受尊重和爱戴,以致以后有不少作品,都是冒他的名而写的,如《革利免二书》,托革利免之名而写(Pseudo-Clementine)的《讲章》(Homilies)和《确认》(Recognitions),追溯他作为为主壮烈牺牲的殉道士。

此书在初期教会中广泛使用,在很早时期已有多种的译本流传,这反映此书在教父时期的权威。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此书对于那些针对异端的教会领袖(如赫格西仆和爱任纽)来说,十分管用;并且内中对教制和使徒统绪的看法,可用作支援后来以罗马教会为首的中央主教制。

作者


本书卷首语只记载是罗马教会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书中也没有说作者是谁,然而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抄本都以“革利免致哥林多的信”为标题,叙利亚文版本同样以作者为革利免。为与亚历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约西元150-211年)分别开来,一般称他为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101年卒)。

根据优西比乌和爱任纽的见证,此书是当时罗马主教革利免所写。而耶柔米认为,革利免是自彼得之后,在罗马的第四位主教(《论名人》15。亚历山大的革利免更曾称他为使徒革利免(《杂思录》4.105.1),但有人质疑当时罗马教会是否只有革利免一位主教;书中多次提及罗马教会中众多的长老而非单一管治的主教制(长老当时与主教可能是同义的,见44:1-6),因此这信可能是来自一群代表罗马教会的长老,革利免是其中重要的一员。这信在内容和风格上均非常一致,明显是出自一人的手笔,可能是革利免作为罗马教会的书记,代表教会将这信函发出的。根据莱特富特(Lightfoot)的假说,革利免是凯撒的表亲夫拉维(Flavius Clemens)家中的奴隶,或他曾作奴隶,后恢复自由身。莱特富特的假说主要是根据罗马史学家戴奥(Dio Cassius)的记载,说“夫拉维”曾一度成为多米田(Domitian)的执政官,被指斥信奉无神主义而被处死。这里所指的“无神主义”可能就是指基督教,因为很多罗马人认为,罗马人信奉了基督信仰后都背弃了传统的希罗宗教,因此基督教被视为“无神主义”。然而,这猜测纯粹是基于革利免与夫拉维在名字上有相似之处,此外,夫拉维因基督教信仰而受迫害,并无任何真凭实据。晚近学者杰法司(Jeffers)试图根据考古学方法,证明革利免的教会座落于夫拉维的管辖地,并且推测革利免在王室中当奴隶时,可能担任撰写官方书信的工作,以致本书的文笔风格,与当时官方信函相似。更有认为本书60:4至61:2为那些掌权者的祝福祷告,能支持莱特富特的假说。作者若是居于官宦之家,就更能解释他对掌权者的关注。

写作日期及地点


毫无疑问,本书的写作地点是罗马。文中提及彼得和保罗已殉道(第5章),因此,此书必定写于尼录王(Nero)之后(西元54-68),信中亦提及罗马教会受着种种不幸所困扰(1:1),以致未能及时回复哥林教会所提出的问题;这显示他们可能受过逼迫。罗马教会在多米田(西元81-96)和涅尔瓦(Nerva;西元96-98)的统治下,都受到迫害;根据优西比乌的记载,革利免是在多米田治内罗马的主教,因此本书写作日期可能是在西元81至100年间。按此,本书写作时也正是使徒约翰在拔摩岛上写《启示录》的时候。然而有学者基于44:2,认为使徒所立的长老已死(44:2),有新一代的领袖承接他们的职份(44:3)。此外,信中提及哥林多的教会被称为「古老」,又形容从罗马派来的使者是「从年青时期到年老」,都是无可指摘的;这显示写成的时期可能更晚,最晚可至西元140年。不过,44:2可理解为一种普遍的原则(Welborn),即当那些被委派领袖中有人死去,这些人便要再选立一位填补其空缺,并不是指他们中间所发生的特定的情况。书中反映出教会中单一主教制尚未形成,因此,写成日期最可能仍是在第一世纪末。


体裁及写作目的
本书自称为「忠告」(συμβουλή;58:2),与亚里士多德所言忠告或审议性言词(deliberative discourse)相似。希腊忠告信件的目的,是要劝勉或游说读者在将来去作某些事,强调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本书包含了劝导和警告的言词(见如20:3;35:5;;58:1),指出什么是有益的(19:2-21:2,35:1-2,38:6),是合理及正确的(63:1-2),是有害的(14:1-2)和危险的(41:4,47:7)。

此信是回应哥林多教会所出现的问题,但作者没有透露他如何得知哥林多教会的情况,也没有很具体地说明个中的问题,这与忠告这类文体的风格,是吻合的。哥林多教会中出现混乱,当中有些顽梗不化的人,因为嫉妒的缘故(4-5章),挑启争端(1:1)。教会中有些长老被革职(44:3-6;46:9;47:6),由较年青的领袖取代(3:3)。从罗马教会领袖的角度去看,这形同造反,因为这些被革职的长老,是无可指摘的,而造反的年青领袖是破坏了教会的和谐和秩序,也损害了哥林多教会的名声。此信教导哥林多教会如何重整教会中的秩序,建立和睦(63:4)。作者称他所写的,是一份“和平与和谐的诉求”(63:2)。作者使用的一些词汇如“和谐”(ὁμονοία,在本书中出现了13次:9:4,20:3、10、11,21:1,30:3,34:7,49:5,50:5,60:4,61:1,63:2,65:1)和“纷争”(στάσις,在此书中出现了9次:1:1,2:6,3:2,14:2,46:9,51:1,54:2,57:1,63:1),是当时在政治上的用语;正如一个城市的市民要友好地和睦相处,避免叛乱,他们亦当如此行。他们中间若有犯罪的,要悔改回转,并且顺服(57.1-2),且要考虑接受自愿流放,暂时离开教会(54.2)。此信由罗马教会所派忠心的使者(63:3,65:1),带到哥林多,希望能帮助他们重建教会内部合一和谐的关系。

内容概要


《革利免一书》的篇幅与《马可福音》相若,然而,《马可福音》分为16章,而本书则分为65章。首3章勾划出作者所了解当时哥林多教会的情况,第4至39章针对信徒应有的基督徒品格,第40至61章针对哥林多教会中教制及秩序问题,第62至65章是全书的总结及对哥林多教会最后的劝勉。作者因自己身处的罗马教会突然遭遇一连串的“灾祸与打击”(1:1),而未能及时对哥林多教会中间出现的“污秽和不洁的纷争”作出实时的关注而表示歉意。这纷争已损害了哥林多教会的清誉。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罗马教会所面对的「灾祸与打击」是什么。同样,他亦没有详述哥林多教会中所出现的纷争,然而,在3:1-4,作者指出,哥林多教会中纷争的出现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嫉妒争执,以致彼此你争我夺,其中一些没有颜面的年青人针对那些配受尊敬的教会长老。在44:6,作者表明这些长老原是无可指摘的,他们的职份不应被剥夺。作者指出哥林多教会过往曾有良好的声誉,他们的信心、敬虔、乐意接待客旅、知识、不偏倚、服从上帝的命令和教会中的长者、在教导上忠心、谦卑、乐捐、和睦、圣灵的同在、热心、忠诚、没有纷争;这些都与他们现在出现的境况成了强烈的对比(1:2-2:8)。保罗曾针对哥林多教会所出现分争结党的事,只是他们那时仍对权柄极为尊重,现在他们竟然推倒长老们的权柄(第47章)。第4至36章,革利免援引不同的例子,指斥他们中间悖逆的错误。在第4章作者引用旧约中的例子,说明因为嫉妒,该隐杀了亚伯、雅各要逃避他的兄长以扫、约瑟被卖为奴至埃及、大坍(民16:1,12,25-30)和米利暗背叛摩西,扫罗和非利士人嫉妒大卫等;在第5-6章作者以当时的保罗、彼得和其他殉道者为例,说明他们的死都是因为嫉妒的缘故。在第7-8章,作者劝喻那些犯错的人要藉着圣灵悔改过来(参57章),第9至12章则勉励他们要顺服、忠心,并且好像亚伯拉罕、罗得、喇合一样乐意接待客旅。作者强调乐意接待客旅,大概是因为,那些反叛的领袖拒绝接待其它教会的特使。他们需要谦卑(第13章)、拒绝嫉妒纷争(第14章)、诚心的追求和睦(第15章),好像基督一样谦卑(第16章)、又要效法以利亚和以利沙、以西结、称为上帝的朋友的亚伯拉罕、约伯、摩西(第17章)和大卫(第18章),他们的顺服和谦卑,成为每一年代人的榜样。第19至20章,作者强调和睦的重要。上帝创造世界,天、地、地底下、大海、汪洋、季节、风,各有秩序;他建立和谐,这是造物主的心意。第21至28章以上帝无偏私、公义的审判(第21-23章)以及人最终的复活(第24-25章),劝勉读者要以纯一的心亲近上帝,不要心怀二意(第23章),最后各人一言一行,都要向上帝交账,因此我们当撇弃一切可耻的情欲,敬畏上帝(第28章)。革利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现象(第24章)和阿拉伯的凤凰鸟五十年再生一次的传说,说明复活的真实。由第29至36章,革利免劝读者要以圣洁的心亲近上帝,一方面藉着基督,因信称义(32:4),另一方面要有善行的表现(33:7,34:4)。第37至39章以基督徒作为精兵的比喻,强调信徒要服从命令。第40章开始以上帝建立不同的秩序,叫人去遵守,使徒们就曾从主耶稣基督授命,将福音传开,并且设立主教和执事(第42章),最终是要人将荣耀归给上帝。那些违抗命令的,破坏教会秩序的,要知道这并非等闲的罪,背叛他们中间那些忠心的长老,是极其愚昧和危险的(第43-47章),他们要自卑,过公义的生活(第48章),并且以爱相待(第49-50章),作者再一次强调他们要谦卑悔改,接受这信中的规劝(第51:1-59:2),最后作者以一个祷告(59:3-613)及总括性言词(第62-65章)作结。简言之,作者指出哥林多教会中间出现了嫉妒纷争,他们必须悔改,谦卑顺服,过圣洁的生活。他们需要重建教会中上帝所订下的秩序,是由使徒传承下来的,因此要留心那些捣乱秩序的人,并要以爱相系,悔改顺服。作者还为哥林多教会祷告,求主帮助他们。


上一章 下一章    查询或移至: 说明

[ 条列 | 表格 | 整段 ] 语态 重新查询 度量衡
黄锡木主编《使徒教父着作》


主编:黄锡木博士,原文审校:黄锡木博士、张略博士,编译:陈宝婵、彭惠敏、邱丹、王碧燕
本画面由信望爱资讯中心CBOL计画产生,欢迎连结,无须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