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望惠 2011.10.30 
				
    ▲本課目的:  本課的目的是要從北國的興亡來探討上帝的眼光和一般人的眼光有何不同。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 說出北國敗亡的主要原因。
  - 比較屬靈的眼光和一般人的眼光有何不同。
      ▲相關經文:列王紀上 22:51-列王紀下 17:41  ▲本課金句:出埃及記 20:5a (註 1)  和合本: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現代中文譯本:  不可向任何偶像跪拜,因為我是上主─你的上帝;我絕不容忍跟我對立的神明。    台語白話字:  M-thang keng-pai in,ia m-thang hok-sai in;in-ui Goa Ia-ho-hoa,li e Siong-te,toan-toan m iong-un eng pat e siong-te phit-phoe Goa.    台語漢字:  咽通敬拜伊,也伸通服事伸,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斷斷咽容允用別個上帝匹配我。      ▲本課大綱:   一、先知以利沙  二、耶戶王朝  三、以色列與敘利亞  四、以色列與亞述  五、北國的滅亡    ▲討論與分享(請選題討論):  - 所羅門王曾求智慧,先知以利沙求被上帝的靈加倍的感動,今日你要向上帝求什麼?你心所羨慕、所嚮往的是什麼?
  - 當你看到熱心愛主的人在今世落魄,你會怎樣想?是否敬畏上帝的人都蒙上帝保守,事業發達、兒女都考上大學?
  - 在台灣這個向「錢」看、向「權」看的社會,你心裡所看重的是什麼?如果和別人的觀點不同,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反應?
  - 你曾否經歷過上帝的保護和引領?請分享。(參見王下 6:8-23)
  - 當你遇到困難時,會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上帝?上帝如果沒有保佑你,你還要敬拜祂嗎?(參看王下 6:24-33、伯 1:20-22、但 3:17-18)
  - 目前台灣社會和北國以色列有那些相似點、那些相異點?
  - 當人背棄上帝時,上帝的旨意仍然會成全。上帝會興起另一批人來完成祂的旨意,你相信嗎?你有這樣的經驗或體會嗎?
    ▲課程內容  一、先知以利沙  以利沙是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原為種田的,受到上帝的揀選,跟隨以利亞。列王紀用許多的篇幅記載他的事蹟,這些事情多半發生在以色列王約蘭年間:  - 求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的感動他。王下 2:9-10
  - 治好耶利哥城惡劣的水。王下 2:19-22
  - 預言摩押將敗於三王聯盟,事情果然成就。王下 3:1-27
  - 為先知門徒之妻行奇事。王下 4:1-7
  - 為書念婦人求子,後來又使其復活。王下 4:8-37
  - 為吉甲先知門徒解毒。王下 4:38-41
  - 以二十個餅餵飽百人。王下 4:42-44
  - 醫亞蘭元帥乃縵的大痲瘋。王下 5:1-27
  - 在多坍寬待前來抓他的亞蘭軍。王下 6:8-23
  - 預言撒瑪利亞將豐裕,事情果然成就。王下 6:24-7:20
  - 預言哈薛要做亞蘭王。王下 8:7-15
  - 吩咐先知門徒膏耶戶為以色列王。王下 9:1-10
  - 生病時預言以色列王約阿施要打敗亞蘭王三次。王下 13:14-19
  - 先知死後有其他死人碰其骸骨而復活。王下 13:20-21
    先知以利沙一生的經歷可以讓我們思考許多問題,特別是讓我們看到屬靈的眼光和一般人的眼光有很大的不同。  *思想問題:(帶領者可以挑選自己比較有感動的來談)  - 所羅門王曾求智慧,先知以利沙求被上帝的靈加倍的感動,今日你要向上帝 求什麼?你心所羨慕、所嚮往的,很可能你就會成為這樣的一個人。你希望自己 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呢?
  - 敬畏耶和華的先知門徒,他死了以後,妻兒卻要舉債度日。當你看到熱心愛 主的人在今世落魄,你會怎樣想?是否敬畏上帝的人都蒙上帝保守,事業發達、兒女 都考上大學?
  - 乃縵將軍希望大痲瘋得醫治,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王下 5:11-12) 。可是憑他 的這一套行不通,他必須謙卑下來,完全遵照先知的指示,否則病就不能好。今 天我們親近上帝、求問上帝,是否也有我們自己的一套想法?可能我們也要放下 這些,才能得上帝的祝福。
  - 乃縵將軍的病得醫治,有兩個重要的無名英雄,一個是以色列的一個小女子(王 下 5:2-3), 一個是乃縵的僕人(王下 5:13-14),這件事讓我們看到一個很不起眼的 人,也能與上帝同工、成就大事。
  - 基哈西服事以利沙,他心裡所看重、所眷戀的是乃縵帶來的財物。表面上看來, 他好像學到了以利沙客氣的推辭(王下 5:16、5:21-23),事實上,他沒有真正學到以 利沙所看重的屬靈的事務。結果乃縵的大痲瘋臨到他。在台灣這個向「錢」看、 向「權」看的社會,你心裡所看重的是什麼?如果和別人的觀點不同,你會有什麼樣 的感受和反應?
  - 上帝的保護與引導,在多坍的事件上,以利沙可以清楚地看見,他的僕人卻看不 見。他僕人所看到的只是敵軍圍城(王下6:15-17)。我們是否也像這個僕人一樣 ,對於上帝的保守與引領都視而不見呢?求主開我們的心眼,得見祂奇妙的作為 。
  - 以色列王(可能是約蘭)遇敵來攻,危急時不但不仰望上帝、檢討自己,反而責怪 先知、抱怨說敬拜上帝沒有用(王下 6:31、33)。我們遇到困難時,會用怎樣的 態度來面對上帝呢?上帝如果沒有保佑你,你還要敬拜祂嗎?請對照約伯(伯 1:20-22)和 但以理三個朋友(但 3:17-18)的態度。
    二、耶戶王朝  北國的第三個王朝,暗利王朝,經過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等四個國王之後 ,被約蘭王的將軍耶戶所滅,而開始第四個王朝,亦即耶戶王朝。耶戶王朝一共有五 個國王: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亞,其中比較有名的是耶戶 和耶羅波安二世。  - 耶戶
耶戶是寧示的孫子,約沙法的兒子,曾經跟隨約蘭王的父親亞哈王(王下 9:25-26), 後來擔任約蘭王的將軍。耶戶受膏於以利沙所差的門徒,知道自己日後將要成為以色 列王,就立刻起來背叛,殺了約蘭王,自立為王。  耶戶作王一共二十八年,最主要的功績是除掉巴力廟,盡殺巴力的先知、祭司和 一切拜巴力的人。但是他並沒有脫離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就是拜伯特利和 但的金牛犢,沒有盡心遵守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律法,這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  耶戶在耶斯列殺了耶洗別和亞哈全家,還有亞哈的大臣、密友、祭司,耶戶也都 把他們殺光了。這正應驗耶和華藉先知以利亞所言(王上 21:17-26),耶戶也因此得 到上帝的讚賞(王下 10:30)。不過他似乎殺得太過火了,後來的先知何西阿對這件事 有所微言(何 1:4)。耶戶不但殺了北國亞哈的後嗣,連亞哈的女婿南國亞哈謝王,還 有亞哈謝的親戚,也差不多都給殺了(王下 9:27-28、10:12-14)。以致於留給亞哈的 女兒亞他利雅,就是嫁到南國作亞哈謝王之王后的,有伺機篡位的良機。值得注意的 是,北國有個國王名叫亞哈謝,南國也有個國王名叫亞哈謝,前者是亞哈的兒子,後 者是亞哈的女婿,讀到這一段歷史時要特別注意,免得產生混淆。    - 耶羅波安第二與先知何西阿、阿摩司
北國耶羅波安第二在位時,是以色列這個國家國勢相當強盛的時期。他的父親約 阿施王曾經三次打敗亞蘭王便哈達,收回以色列的失土(王下 13:25)。他承續這個戰 果,繼續收復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亦即死海。這件事先知約拿 曾經有所預言(王下 14:25)。歷史書上記載,耶羅波安第二在位時的版圖,僅次於所 羅門王。聖經說上帝興起耶羅波安第二,是因為祂憐憫、眷顧以色列人的困苦(王下 14:26- 27)。  耶羅波安在位時,除了先知約拿曾被上帝派往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傳揚悔改的信 息外,還有何西阿和阿摩司兩位先知出現。這三位先知,聖經裡都有他們所寫的作品 (註 2)。  何西阿從本身的婚姻裡體會到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愛。他愛行淫背棄他的妻子,同 樣地,以色列人雖然背叛上帝、拜偶像,上帝仍然等待他們,一再藉著先知呼籲他們 要悔改(見何西阿書)。  阿摩司本為牧羊人,又是修理桑樹的,他在北國國勢鼎盛時,指責他們不行公義 、盡行強暴。從他的書中可以看到當時以色列人生活相當舒適,幾近奢侈(摩 6:4-6)。 阿摩司卻在這時預言以色列的滅亡,甚至為他們大唱哀歌。在一個興盛、繁榮的社會 裡,有像先知阿摩司這樣掃興的人,專報厄訊,又指責他們,難怪伯特利的祭司亞瑪 謝受不了,要告到耶羅波安王那裡去(摩 7:10-11)。  北國的開國君王也叫做耶羅波安。聖經並沒有用「第二」來稱呼耶戶王朝的這個 耶羅波安王,只有在提到開國君王時用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來做區分。為了避免混 淆,我們稱耶戶王朝的這個耶羅波安王為耶羅波安第二。        三、以色列與敘利亞  敘利亞在聖經裡稱為亞蘭,以大馬色為首都。在以色列王國時期活躍的君王有下 列幾個:  - 便哈達
以色列王巴沙年間,由於以色列和南國猶大王交惡,兩邊都要拉攏亞蘭。便哈達 原先與以色列王巴沙有約,但是當巴沙攻打猶大王亞撒時,便哈達卻接受亞撒王的餽 贈,反過來攻打以色列的城邑,致使巴沙的進攻計劃受阻。猶大王亞撒為了這件事, 還受到先知的責備,說他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代下 16:1-10)。  以色列王亞哈年間,便哈達曾經率領三十二個王圍攻撒瑪利亞。這一役,便哈達 敗給亞哈,但是亞哈放過他,因而遭先知門徒的責備(王上 20:1-43)。後來亞哈王想 要從亞蘭手中奪回基列的拉末,反而敗在便哈達的手裡,甚至陣亡 (王上 22:29-40)。   以色列王約蘭年間,亞蘭王便哈達曾差元帥乃縵去以色列地尋求醫治(王下 5:1-7), 結果乃縵的大痲瘋被先知以利沙醫好。但是由於先知以利沙經常提供軍事情報給以色 列人,導致亞蘭軍的進攻計劃受阻,便哈達想要捉拿先知以利沙,差遣軍隊去圍多坍 。結果上帝保護先知,亞蘭軍無功而返(王下 6:8-23)。後來,便哈達又進攻撒瑪利 亞,撒瑪利亞情況危急,先知以利沙卻預言撒瑪利亞即將豐裕。便哈達這一次又失敗 了(王下 6:24-7:20)。  便哈達生病時,曾差遣他的大臣哈薛去問先知以利沙。以利沙說他的病會好,但 以利沙同時也預言哈薛將要做亞蘭王,並要苦待以色列人。便哈達沒多久就死在哈薛 的手裡(王下 8:7-15)。    - 哈薛
以色列王亞哈年間,上帝曾經吩咐先知以利亞膏哈薛做亞蘭王 (王上 19:15)。 哈薛是亞蘭王的臣僕,生病的亞蘭王便哈達差遣他去見先知以利沙,以利沙告訴他, 他必作亞蘭王,他回去以後就弒君篡位(王下 8:7-15)。  以色列王耶戶年間,哈薛被興起攻擊以色列,侵犯約但河東之地(王下 10:32-33)。   以色列王約哈斯年間,亞蘭王哈薛壓迫以色列人,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這 是因為耶和華向以色列人發怒的緣故(王下 13:1-7、22-24)。哈薛也攻取了以色列的 一些城邑(王下13:25)。  以色列王約阿施年間,哈薛死,其子便哈達繼位做亞蘭王。    - 便哈達
這是哈薛之子便哈達,不是在哈薛之前作王的便哈達,以色列王約阿施年間,便 哈達三次敗於以色列王,並失去他父親哈薛所攻佔以色列的一些城邑(王下 13:25)。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年間,約但河東之地又被以色列人收回(王下 14:25-28)。     - 利汛
以色列王比加年間,亞蘭王利汛聯合以色列王比加,攻打南國猶大。猶大王亞哈 斯向亞述求助,結果亞述前來擊敗以色列和亞蘭的聯軍,攻取大馬色,殺了利汛,把 亞蘭人民擄走(王下 16:5-9)。        四、以色列與亞述  亞述和以色列的歷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上帝在以賽亞 10:5 說,「亞述是我 怒氣的棍,手中拿我惱恨的杖。」足見亞述是被上帝使用來管教以色列人的。它比較 有名的君王如下:  - 提革拉毘列色一世
他在公元前 1114-1076 時作亞述的國王。他打敗附近地區許多小國,亞述在他 的領導底下慢慢崛起。不過在以後兩百年間,以色列國有大衛和所羅門英明的領導, 勢力及於肥腴月灣,亞述的勢力未能擴張。    - 亞述拿色巴二世
公元前 883-859 亞述拿色巴二世作亞述王,他建設卡喇為京城,整軍經武,揮 兵西進,其殘酷粗暴的手段震驚敵對諸國。    - 撒縵以色三世
在以色列王亞哈年間,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858-824 B.C.)曾經在俄隆提斯河的 夸夸,和以色列、亞蘭聯軍交會。此即有名的夸夸之役。以色列王耶戶在撒瑪利亞篡 奪王位(約在 841 B.C.)之後,曾經向撒縵以色三世進貢求和(註 3)。    -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亦即普勒王
他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在 745-727 B.C.作亞述王。他把西征得來的領土劃分 為若干省,以便控制,又把所征服城市裡大部份的居民擄到遠方,以防叛變。  以色列王米拿現年間,普勒王曾經攻擊以色列。以色列敗給他,向他進貢(王下 15:17-20)。  以色列王比加年間,提革拉毘列色前來奪取以色列北方及約但河東的一些城邑, 把那裡的居民擄到亞述去(王下 15:29 、代上 5:23-26)。他又曾接受南國猶大王亞 哈斯的請求,南下助其一臂之力,擊退亞蘭和以色列的聯軍(王下 16:5-9)。以色列 王比加不願臣服於他,他就支持何細亞叛變,何細亞就作了以色列的王。    - 撒縵以色五世
以色列王何細亞原來和亞述交好,但是他趁亞述換王之際背叛,不再納貢給亞述 ,卻轉向埃及求助。725 B.C.撒縵以色猛攻撒瑪利亞三年,722 B.C.終於滅掉以色列 。但撒瑪利亞城陷時,他駕崩,由撒珥根二世繼位。        五、北國的滅亡  北國在傳了四個王朝以後,末後還有幾個君王。值得一提的是比加年間有先知俄 德出現。由於南國猶大王亞哈斯背叛上帝,上帝把他交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比加手中 。以色列人對待猶大人過份殘酷,不但大行殺戮,還要強逼猶大人做奴婢,經先知俄 德的規勸,他們才稍微收斂(代下 28:1-15)。  以色列國歷代雖然有先知屢次警告,仍然繼續拜偶像。以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為 首,一直到最後一個君王何細亞,都沒有離開拜偶像的罪。上帝興起亞述,在何細亞 王第九年,攻陷撒瑪利亞,滅了北國。列王紀下第 17 章詳細記載以色列人遇到這種 下場的原因。第 7 節說,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 和華他們的上帝。上帝曾經藉著摩西清楚地吩咐他們,「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 神」。又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出 20:1-6)。 以色列卻厭棄上帝的律例,離棄祂的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金牛犢,又隨從外邦的風 俗(王下 17:14-18)。他們的結局就是滅亡,大部份的人都被擄到外邦去。  亞述王從其他地方把人遷來住在撒瑪利亞,這些人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自 己的偶像(王下 17:33、41)。這正是一般世人的寫照。今天在台灣,有沒有像這樣的 人?一貫道號稱五教合一,什麼神都拜,正是投民眾之所好。我們應當自省,是否專 心跟從耶和華、單單事奉祂。耶穌在受撒但試探時,曾經引用申命記 6:13、10:20 說 ,「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太 4:10)。只有這樣的態度,才能討上帝的喜 悅,得到祂的祝福。  總結來說,北國諸王與先知,按王朝分的話,整理起來如下:    王 朝  |  先 知  |     耶羅波安王朝  巴 沙 王朝  暗 利 王朝  耶 戶 王朝  比 加 年間  |  亞希雅 耶 戶  以利亞、米該雅、以利沙  約 拿、何西阿、阿摩司  俄 德  |      以色列王本為受膏領袖,但因為他們不敬畏上帝、不遵守上帝的誡命,上帝就興 起先知來傳達祂的信息,並且由先知來承繼「膏油傳統」(註 4),亦即彌賽亞傳統。 以色列歷史讓我們看到,當人背棄上帝時,上帝的旨意仍然會成全。上帝會興起 另一批人來完成祂的旨意,你相信嗎?你有這樣的經歷或體驗嗎? 舒茲的「舊約新語」一書裡有列王與先知的表,很值得參考(註 5),這裡加上亞 述諸王的開元及結束年代,表列如下:  列王與先知──分裂王國,931-586 B.C.   
         | 年代 |  北國  |  先知  |  南國  |  亞  述  |  敘利亞  |     | 931          909              885                    841                    752                                               640                    586  |  耶羅波安王朝  耶羅波安      拿答  巴沙王朝   巴沙     以拉  心利  暗利王朝   暗利   亞哈      亞哈謝   約蘭     耶戶王朝   耶戶   約哈斯   約阿施  耶羅波安二世      撒迦利雅  末後諸王   沙龍      米拿現      比加轄   比加      何細亞     撒瑪利亞陷落    |  亞希雅  示瑪雅   易多      亞撒利雅   哈拿尼  耶戶           以利亞  米該雅   以利以謝  以利沙   耶何耶大            撒迦利雅  約拿  何西阿  阿摩司            以賽亞     俄德               彌迦                     耶利米   戶勒大           ( 以西結) ( 但以理) |  羅波安    亞比央  亞撒                    約沙法        約蘭  亞哈謝     亞他利雅  約阿施  亞瑪謝  亞撒利雅           約坦           亞哈斯              希西家     瑪拿西           亞們  約西亞     約哈斯  約雅敬  約雅斤  西底家     耶路撒冷陷落  |                               亞述拿色巴  883-859 B.C.           撒縵以色三世  858-824 B.C.                          提革拉毘列色三  世  745-727B.C.    撒縵以色五世  727-722 B.C.  撒珥根二世  721-705 B.C.  西拿基立  704-681 B.C.  以撒哈頓  680-669 B.C.  亞述巴尼帕  668-630 B.C.     巴比倫   拿布波拉撒      尼布甲尼撒    |  希甸                                  便哈達           哈薛     便哈達                          利汛    |      ▲附註:  - 學者們通常用 a,b 來表示經文的上半節或下半節。
  - 近代有些學者的研究認為,約拿書是一部文學作品,它的寫法比較像寓言式,文中採用許多誇大與擬人式的講法。他們主張作者借用耶羅波安第二時期的先知約拿(王下 14:25)作背景,寫下約拿書來表明一些重要的信息。此等見解並不會影響我們對上帝與聖經的信心,反倒讓我們更加體認到解釋聖經的多面性與複雜性。
  - 舒茲(S.J.Schultz), 《舊約新語》, 賴建國、陳興蘭合譯(台北:華神出版社,1993), p.176.
  - 「傳統」的意思是先人所流傳下來的各種故事、習俗,在長時間的傳遞過程中或有修改,為學者們所感興趣。膏油傳統表示受膏者如何傳承下去。以色列歷史上有三種人受膏,祭司、國王與先知,受膏表示受託付特別的職責與任務。
  - 同註 3, p,163. 本表得華神出版社同意刊登,謹在此致謝。表內先知靠左邊的屬北國,略向右的屬南國。
    ▲背金句:出埃及記 20:5-6  ▲作業:   - 請你用一句話寫下北國諸王的重要事蹟。陳終道的「列王與先知對照表」可供參考。
  - 請閱讀歷代志下 10-20 章、歷代志上 1-5 章。
  - 請預習第四課。
     
 
  |  
 
  
				
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
【
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簡介】
 
 
 
 
律法書|
 
王國的建立|
 
列王與先知|
 
詩歌與智慧文學|
 
先知書
 
 
 
 耶穌生平|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門徒書信與啟示錄
【版權所有 歡迎應用  勿作商業目的之用】 
欲購書籍,可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tel:886-2-23625282 ex 215 or 218, email: yoh-nuo@mail.pct.org.tw。另,出版單位已不再提供幻燈片,敬請諒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