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望惠 2011.10.30 
				   ▲本課目的: 讓學生對舊約有個概要的認識,並記住舊約各卷的先後順序。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 約略說出舊約是如何編排的。 
  - 會唱聖經目錄歌。 
      ▲本課金句:提摩太後書 3:15b(註 1)   和合本:  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現代中文譯本:   就是能給你智慧,指引你藉著信基督耶穌而獲得拯救的那本書。     台語白話字:   Seng-chheh, chiu-si oe ho li u ti-h ui, tui sin Ki-tok Ia-so lai tit-tioh kiu e.     台語漢字:   聖冊,就是會互你有智慧,對信基督耶穌來得到救的。       ▲本課大綱:   一、聖經目錄歌  二、舊約各卷如何編排?  三、舊約如何寫成?  四、次經與旁經     ▲討論與分享(可擇題討論):   - 作禮拜時,你有翻不到某卷書的經驗嗎?當時感覺如何?
  - 舊約裡令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你最喜歡那個經節?為什麼?
  - 你對舊約最大的困惑是什麼?(參看林前 13:12)
    ▲課程內容   一、聖經目錄歌   關於聖經各卷的順序,我們要來唱一首詩,就能夠很容易地將它背起來。 這首聖經目錄歌取自校園詩歌II 279首,歌詞是用一個字來代表一卷書名, 雖然有時候我們記不得這個字代表那一卷,但隨時翻閱一下聖經最前面的目錄, 就可查到。先背下來絕對有幫助。                聖 經 目 錄 歌  C 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5 |  3 |  6 |  5 |  - |  │ |  5 |  6 |  1 |  2 |  6 |  - |  │ |  5 |  5 |  3 |  3 |  2 |  1 |  6 |  5 |  │ |  3 |  5 |  6 |  1 |  5 |  - |  │ |     | 創 |  出 |  利 |  民 |  申 |  , |   |  書 |  士 |  得 |  撒 |  撒 |  , |   |  王 |  王 |  代 |  代 |  拉 |  尼 |  斯 |  , |   |  伯 |  詩 |  箴 |  傳 |  歌 |  , |   |     | 再 |   |  背 |  新 |  約 |  , |   |  太 |  可 |  路 |   |  約 |  , |   |  徒 |   |  羅 |   |  林 |   |  林 |  , |   |  加 |  弗 |  腓 |   |  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1 |  6 |  5 |  3 |  - |  │ |  1 |  6 |  1 |  3 |  2 |  - |  │ |  3 |  3 |  5 |  6 |  5 |  - |  - |  - |  │ |  3 |  3 |  5 |  6 |  1 |  - |  ∥ |     | 賽 |  耶 |  哀 |  結 |  但 |  , |   |  何 |  珥 |  摩 |   |  俄 |  , |   |  拿 |  彌 |  鴻 |   |  哈 |  , |   |   |   |  番 |  該 |  亞 |   |  瑪 |  。 |   |     | 帖 |  帖 |  提 |   |  提 |  , |   |  多 |  門 |  來 |   |  雅 |  , |   |  彼 |  彼 |  約 |   |  約 |  , |   |   |   |  約 |   |  猶 |   |  啟 |  。 |      二、舊約各卷如何編排?  你知道舊約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三十九本嗎?原來是這樣,才會那麼難理解。 舊約三十九卷,再加上新約廿七卷,聖經總共有六十六卷。三九,二十七, 這是一個相當好背的數目。   舊約三十九卷,巴斯德將它分為三部份(註 2):   - 歷史書:從創世記一直到以斯帖記,一共十七卷,這裡又可分為三部份: 
 - 律法書:舊約的前五卷稱為摩西五經,又稱律法書,就是創世記、出埃及記、 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 被擄前歷史:律法書之後接下來的九卷是記載以色列民族被擄前的歷史, 計有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
  - 被擄後歷史: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等最後三卷是被擄後的歷史。
      - 經驗的書:共五卷,從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到雅歌書,都是描寫個人內心經驗的書。 這五卷屬於詩歌與智慧文學。
  - 先知書:從以賽亞一直到最後的瑪拉基書,一共也是十七卷。它和歷史書一樣可以分成三部份: 
 - 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等五卷合稱為大先知書, 這是因為一般說來其篇幅都比較長的緣故。不過但以理書是否屬於先知書, 學者們有許多的討論,可能歸為啟示文學還更恰當。
  - 被擄前先知:接下來的九卷,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 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等是屬於被擄前的先知書。 
  - 被擄後的先知:舊約的最後三卷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是屬於被擄後的先知書, 它和前面九卷合稱為小先知書。先知書分大小,只是就篇幅而言,不是那個先知比較重要, 那個先知比較不重要。 
        巴斯德特別請大家注意,歷史書和先知書都是十七卷,而細分時都可分為前五, 中九,後三,五九三,是個很好背的數目。          歸納起來,舊約的編排可用下表來表示:     | 歷  史  書 (17) |  經驗 (5) |  先  知  書  (17) |     律法書     (5)  |  被擄前  歷史  (9)  |  被擄後  歷史  (3)  |  內心  生活  (5)  |  大先知書     (5)  |  被擄前  先知  (9)  |  被擄後  先知  (3)  |     創  出  利  民  申  |  書  士 得 撒上  撒下  王上  王下  代上  代下 |  拉     尼     斯  |  伯  詩  箴  傳  歌  |  賽  耶  哀  結  但  |  何  珥 摩  俄 拿  彌 鴻  哈 番  |  該     亞     瑪   |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說是現有基督教聖經各卷書的排列順序,還有其他種排列方法, 下面還會提到。   三、舊約如何寫成?   舊約是以希伯來文寫成的,只有部份被擄時的作品用亞蘭文來寫, 寫作的過程前後約經過一千年(1400 B.C.-400 B.C.),由三十多人執筆。 原先經典的保存是分卷存放,當後期「書」的形成出現時, 各卷先後次序才需要固定。至於各卷作者是誰,什麼時候寫的, 如何傳遞,如何收藏,舊約本身提的很少,我們所知也非常有限, 只能根據一些零碎的資料來加以推測。   猶太人把舊約分成三部份,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其各卷的編排順序和我們現有的舊約略有不同。 耶穌曾提到「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加福音 24:44b) , 其中所說的詩篇就是代表第三部份的聖卷,因為聖卷以詩篇為首。 我們將依猶太人原先的分法來探討舊約如何寫成:   - 律法書,亦即摩西五經: 
  - 創世記所記載的各項事蹟,起初是由口傳,後來文字出現時有人把它記錄下來。 摩西時代,他綜合已有的資料,加上本身的經歷、上帝給他的啟示,編寫律法書。 有一度學者們以為摩西時代根本沒有「文字」存在,一切都是口傳,一直到王國末期, 才有人把口傳的資料寫下來。近年來義大利有兩名學者馬提亞(Paolo Matthiae) 和佩迪那多(Giovanni Pettinato)在敘利亞的以伯拉(Ebla) 發現兩萬多塊刻有文字的石版, 考其年代約在 2300 B.C. 左右,比摩西的1400 B.C. 更早,所以摩西時代, 甚或更早已有文字記載乃是不爭之事實。 
摩西在世時的確寫了一些律法,這是確定的事(出 17:14、出 24: 4-8、出 34:27、 民 33:2、申 27:1-4、申 31:9、申 31:24、書 8:32) ,但是否目前律法書的全部都為他所寫, 則無明確證據。有人認為約書亞寫了摩西之死那一段(申 34:), 有人認為文士以斯拉給律法書作最後的編纂。無論如何,摩西五經在 432 B.C. 以前已經定稿; 尼希米趕走和倫人參巴拉的女婿時(尼 13:28),參巴拉的女婿到撒瑪利亞另起爐灶, 他手邊只有摩西五經,後來撒瑪利亞人的聖經就只有摩西五經,這件事可作佐證。     - 先知書: 
猶太人把出自先知手筆的,不論其性質是歷史或預言或宣告,都稱為先知書。 先知書又分為前先知書和後先知書(註 3):  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屬前先知書。    後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及小先知書屬後先知書。   先知書有的是由先知自己執筆,有的由門徒加以搜集,有的則由書記代筆, 完成時代約在 800-600 B.C.。但這些書卷由於戰爭四散或遺失, 尼希米後來加以搜集存放在他所建立的圖書館中(註 4)。     - 聖卷: 
除了律法書和先知書之外,所有其他有價值的作品都歸於第三類聖卷。 這些經卷有些出於君王,像大衛、所羅門,有些出於官長,像尼希米。 其中有些卷書,偶爾會被提出來討論,是否應該歸入正典之內,或應該剔除。 事實上猶太經典的第三部份聖卷應該包括那些經卷,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250-150 B.C.,舊約已經約略成形,可供翻譯成希臘文。 希臘文七十士譯本(LXX)就在這時期,由多利買二世非拉鐵非(285-247 B.C.)計劃推動, 召集精通希伯來文、希臘文的學者,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翻譯而成的。 七十士譯本包括次經,學者們後來的討論都是那一卷書應該從正典中剔除。   公元九十年,一群猶太學者在雅麥尼亞(Jamnia)開會,討論有關聖經種種, 很多學者認為舊約現有的三十九卷就是在這會議中決定的。 要決定那些書卷應該列入正典,學者們一定經過熱烈的辯論與討論。 最後決定除了現有的三十九卷,其他都不列入正典。               四、次經與偽經   次經是沒有收錄在正典裡,卻和正典各書卷一樣,在公元前第二、三世紀至公元後第一、 二世紀流傳的書卷。這些書卷有些在亞歷山大寫成,有些則在巴勒斯坦或米所波大米(註 5)。 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以下十二卷:多比傳、猶滴傳、所羅門智訓、巴錄書、耶利米書信、 瑪喀比書(一)(二)、但以理補篇、以斯帖補篇、傳道經(西拉之子智訓)、瑪喀比書(三)(四)、 以斯拉書(三)(四)、瑪拿西禱詞(註 6)。這些書卷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翻譯時都有收錄進去, 早期基督教會也視其為有價值的作品。至於它們是否應該列入正典,基督教會一直沒有明確的態度, 一直到第十六世紀,宗教改革者才正式地將它們排除。   加爾文認為既然上帝的聖言是交託給猶太人的(羅馬書3:2),而猶太人的正典並沒有這些書卷, 它們就不應該列入聖經正典。天主教會則很快地在天特會議表示,除了瑪喀比書(三)(四)、 以斯拉書(三)(四)、瑪拿西禱詞之外,其他書卷都是正典,稱之為第二正典。   除了上述十二卷之外,其他還有一些流傳的書卷,基督教會稱之為偽經, 天主教會卻稱之為次經。這些都沒有列在現有基督教的聖經之內, 價值不能與正典相比,只能當作參考。   ▲附註:    - 學者通常用 a,b 表示經節的上半節或下半節。
  - 巴斯德, 《聖經研究 I》, 楊牧谷譯, (香港:種籽出版社, 1992), pp.25-31.
  - 克里.霍桑, 「舊約的正典與次經」, 賀理編, 《現代中文聖經註釋》, (香港:種籽出版社, 1983), pp.26-27.
  - 同上, p.23.
  - 同上, p.28.
  - R.C. Musaph-Andriesse, From Torah to Kabbalah. (trans) John Bowden (London: SCM Press, 1973), pp.17-18. 十二卷次經的分法,由於瑪喀比書有四卷,以斯拉書有兩卷,有的學者區分方式略有不同。這裡採用 Musaph-Andriesse 的分法。 
    ▲背金句:提後 3:15b   ▲作業:    - 請列出你對舊約的疑問以及你曾想過的解答。
  - 請讀創世記 17-33 章。
  - 請預習第三課。 
      |  
 
  
				
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
【
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簡介】
 
 
 
 
律法書|
 
王國的建立|
 
列王與先知|
 
詩歌與智慧文學|
 
先知書
 
 
 
 耶穌生平|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門徒書信與啟示錄
【版權所有 歡迎應用  勿作商業目的之用】 
欲購書籍,可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tel:886-2-23625282 ex 215 or 218, email: yoh-nuo@mail.pct.org.tw。另,出版單位已不再提供幻燈片,敬請諒察。